红楼梦里谁的文采最好

制药设备2020年05月11日

红楼梦里谁的文采最好?看看下面十种体裁的诗词,你就知道了

张桂琴

林黛玉的才华是“文备众体”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她的诗词歌赋。

1.黛玉是擅偈语的:

参禅偈中宝玉所作和黛玉所续,既是禅理,也是谶语。后来,宝玉流落在外,讯息杳不可闻,以至他最终“悬崖撒手”与世缘断绝,都应了“无可云证”的话;而黛玉所说的“无立足境”则是为她泪尽夭亡作谶。

2.黛玉的谜语诗也是很有意味的:

这首谜语的谜底是更香。更香用于计时,即在香上标出刻度,以燃烧的长短计算时间。通行的《红楼梦》即“程乙本”以这首谜语属黛玉。脂本中,有的(庚辰本)属宝钗,有的(甲辰本)属黛玉。这就形成一件小“公案”如把这些诗句理解成日后宝钗寡居的苦况,也无不可;但从“焦首”“煎心”等句看,似乎更像黛玉的口吻。“琴边衾里两无缘”也不像说宝钗,因为她就竟还是同宝玉结了婚,不能说一点夫妻的缘分没有。在无更确凿的根据证明定属宝钗的情况下,暂认定属黛玉。

这类诗,说谜语是很巧的谜语;丢开谜底去欣赏,就是很有味道的诗。

“騄駬何劳缚紫绳?驰城逐堑势狰狞。主人指示风雷动,鳌背三山独立名。” 黛玉的谜中说千里马腾驰突,有不可羁勒之势。当喻黛玉才情横溢,口角锋芒,锐利无比,又不满封建礼教束缚。“风雷动”或喻重大事变发生。声名独占螯头,是对她的赞语也是谶语。因为海上“鳌背三山”终究是无法寻求的,即《长恨歌》中所谓“山在虚无缥缈间”是也。既然她是名列蓬莱的“世外仙姝”在人间也就没有她的立足之地了。 灯谜的寓意,未必尽如我们上面所说的,但它有寓意,这一点是可以肯定无疑的。

3.黛玉的歌行体:《葬花辞》《桃花行》

葬花吟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也是作者曹雪芹借以塑造这一艺术形象,表现其性格特性的重要作品。它和芙蓉女儿诔一样,是作者出力摹写的文字。这首风格上仿效初唐体的歌行,在抒情上淋漓尽致,艺术上是很成功的。

这首诗的另一价值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探索曹雪芹笔下的宝黛悲剧的重要线索。

有人说,《葬花吟》是从唐寅的两首诗中“脱胎”的《红楼梦辨》。诗歌当然是有所继承借鉴的,但不应把文艺创作的“源”和“流”的关系弄颠倒了。说到《葬花吟》在某些遣词造句、意境格调上利用前人之作,实不必到明人的集子中去找。唐初刘希夷《代悲白头翁》中“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之类为人熟知的诗句还不足以借取利用吗?即如葬花情节,也未必径取唐寅将牡丹花“盛以锦囊,葬于药栏东畔”事,作者的祖父曹寅的《楝亭诗钞》中也就有“百年孤冢葬桃花”的诗句,难道还不足以启发他的构思吗?但这些都是“流”都仅仅是利用,既不表现诗的主要精神,也决不能代替作者源于现实生活的创造。

第七十回书中写到时逢初春时节,大观园群芳又萌动了诗兴,商量作诗,把宝玉找去商量。宝玉去后,大家正在看黛玉正作这首《桃花行》这是一首歌形体的诗,形式比较自由 。这是继《葬花辞》之后,黛玉的又一首顾“花”自怜的抒情诗。书中说,“宝玉看了并不称赞,却滚下泪来”宝琴开玩笑地说是自己作的,宝玉不信。宝钗用杜工部诗风格多样来证明宝琴也可以写出这样的诗,宝玉笑道:“固然如此说,但我知道姐姐断不许妹妹有此伤悼语句,妹妹虽有此才,是断不肯作的。比不得林妹妹曾经离丧,作此哀音。”

4.黛玉的绝句:题帕诗

如果把赠帕和题诗孤立地看作是男女私情相传递信物和情书,这是十分肤浅的。尽管也可以把说成是违反封建礼教的行为,但总不免使它落入才子佳人“私订终身”的窠臼。况且,孤立起来看,诗也就显得内容贫乏了,因为它除了写自己哭哭啼啼的伤感处,也没有讲什么别的。诗在小说中的作用,首先在于联系宝玉挨打这件事,表明宝黛之间的关系完全不同于他人。只有将它入在具体的情节中,对比宝钗、袭人的不同态度,才能看出宝、黛的相互同情、支持,在于他们思想基础上一致。

“还泪债”在作者艺术构思中是林黛玉悲剧一生的同义语。要了解“还泪债”的全部含义,当然最好读曹雪芹原来所写的黛玉之死的情节,但这我们已看不到了。不过,作者的写作有一个规律,多少可以帮助弥补这个缺陷,即他所描写的家族或人物的命运,预先都安下了伏线,露出端倪,有的甚至还先有作引的文字。描写小说的主要人物林黛玉,作者当然更是先有成竹在胸,作了全盘安排的。在有关黛玉的情节中,作者先从各个方面挖好渠道,最后都通向她的结局。三首绝句,始终着重写一个“泪”字,而这泪是为她的知己宝玉受苦而流的,它与黛玉第一次因宝玉摔玉自毁而流泪,具体原因尽管不同,性质上却有相似之处---都为脂评所说的知己“不自惜”这样的流泪,脂评指出过是“还泪债”但好久以来,人们形成一种看法,以为黛玉总是为自身的不幸而伤感,其实,宝玉的不幸才是她最大的伤痛。为了宝玉,她简直毫不顾惜自己。宝玉挨打,她整天地流泪,“任他点点与斑斑”这还算不了什么。第五十七回,紫娟诳宝玉说,黛玉要回苏州去了,作者写宝玉急成痴呆病外,还着力写了黛玉的反应。

“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诗中提出这个问题,为“还泪债”定下了基调。我们之所以说续书写黛玉之死,违背作者原意,不但因为续书把“泪尽夭亡”写成黛玉在受到重大精神刺激下,反而没有眼泪了,更主要的还是续书所写改变了原作者定下的黛玉精神痛苦的性质,把她对形容词玉的爱和惜改变为怨和恨,因男子负心而怨恨痛苦。这没有什么新鲜,俗滥小说中可以找到成千上万,任何一个平庸的女子也都会如此。这样的结局怎么也不能算是绛珠仙子报答了神瑛侍者甘露灌溉之惠。同时,误会的至死不得释,实际上也否定了宝黛两人是有共同思想基础的真正知己。

黛玉的《五美吟》是借“古史中有才色的女子”寄慨之作。所写的人事其实并非都据史实。如东施效颦出自《庄子》带有寓言性质;《西京杂记》中所写昭不肯贿赂画工,以致不为元帝所知,被诏使出塞的情节只是传说;至于出自《虬髯客传》的红拂形象,则更经传奇作者的艺术加工。诗中评说,本借古讽今为现实感受而发。

附带提一下,戚序本与甲辰本上有一条早期批语说:“《五美吟》与后《十独吟》对照。”《十独吟》后四十回续书中没有,当是已散失的后半部原稿中宝钗或湘云所写的诗。从诗题看,大概是借古史上十个独处的女子如寡妇 、弃妇、居姑和离别丈夫的妇女等的愁怨,来写那时候的现实感触的。所谓“对照”当也不仅仅限指诗题。

5.黛玉的七律:《咏白海棠》《菊花诗》

别人都交卷了,黛玉还没作。李纨催她,她提笔一挥而就,掷给李纨等人,表现了黛玉才思特殊的敏捷。和宝钗“珍重芳姿昼掩门”相反,黛玉是“半卷湘帘半掩门”任性任情,并不特别珍视贵族小姐的身分。“碾冰为土玉为盆”表明她玉洁冰清,目下无尘。她以白海棠自比,有梨花的洁白,有梅花的馨香。 “月窟仙人”不就是“绛珠仙子”吗?在清冷的月窟里缝白色的缟衣,多么颓丧;在秋天的深闺里悄悄哭泣,又多么可怜。满腹的心事不能向任何人倾诉,只好在西风落叶的季节,凄凄凉凉地送走一个又一个寂寞的黄昏。

黛玉“魁夺菊花诗”她的三首咏菊诗是十二首咏菊诗之冠,《问菊》又是三首之冠,被评为第一。“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人美、花美、景美、情美、诗美,合诸美于两句诗中,构思新颖,造句巧妙,确实是精彩的咏菊诗句。“满纸自怜题素怨”写出了黛玉平素多愁多病,自怨自艾的情状;“片言谁解诉秋心”道出了自己一怀情愫不被人理解的苦闷。最后把同菊花关系最深的诗人陶渊明拉出来,歌咏菊花的亮节高风,也把自己高洁的品格暗示出来了。

咏菊被李纨评为第二。用的是“四支”韵。在黛玉的三首咏菊诗中,写得新颖别致,并最能代表其个性的是这一首。轻俗傲世,花开独迟,道出了她清高孤傲,目下无尘的品格。“圃露庭霜”不就是葬花辞中说的“风刀霜剑”吗?荣府内种种恶浊的现象形成有形无形的刺激,使这个孤弱的少女整天陷于痛苦之中。“鸿归蛩病”映衬出她苦闷仿徨的心情。对黛玉来说,举世可谈者只有宝玉一人,然而碍于“礼教之大防”何曾有痛痛快快地畅叙衷曲的时候?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这两句脍炙人口的名句,与其说是有趣的讯问,莫如说是愤懑的控拆。全诗除头联之外,领联、颈联、尾联全为问句,问得巧而且妙,正如湘云说:“真把个菊花问的无言可对。”按理说,这一首应该评为咏菊诗中的第一,李纨却把它评为第二。

6.牙牌令(酒令)

“牙牌令”是饮酒、 、文字游戏三者的结合,是封建贵族常消遣作乐的方式之一。这种玩意儿,今天精通它的人大概已经不多,也似乎没有必要去学会它。这里之所以不惮烦推究它的意思。无非是因为作者在描写这一情节的过程中,处处着意刻划人物的不同思想性格。倘若我们读这一大段文字而茫然不知所云,未免辜负了作者的用心。

7.乐府体诗:《秋窗风雨夕》

第四十五回写到黛玉摹拟唐代张若虚的《春江 花月夜》的格调写成《代别离》代为拟作之意一首,名之为《秋窗风雨夕》

这是一篇乐府体诗,诗题《秋窗风雨夕》恰与它摹仿的《春江 花月夜》的题目对仗,而且是“反对”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写的是作者在恬谧的春夜里的绵绵情思,只有一点淡淡的哀愁和怅惘;而

8.联诗:芦雪庵争联即景诗、中秋夜大观园即景联句

第五十回书中写大观园群芳在芦雪庵赏新雪,烤鹿肉,大吃大嚼一番,接着热热闹闹地作出这首即景联句诗。

芦雪庵联句是大观园中的盛事之一。这首联句诗同书中其它诗词的不同点之一,是充满了富贵享乐的情绪,绝少颓丧的情调。其中还有若干颂圣的句子,如稔府粮饶赐裘怜抚戍瑞释九重焦凭诗祝舜尧之类,简直就等于说感谢皇上赐给我们这么美好的生活了。这是作者为避开伤时骂世的嫌疑,作的称功颂德的表面文章。同时,写这场良辰美景,赏心乐事渲染极盛也是为了反衬将来的极衰也就是秦可卿说的那句登高必跌重反差越大,越能震撼人心。

中秋联句紧接在抄检大观园之后,是借此明写贾府的衰颓景象。

诗的开头,写“匝地管弦繁”“良夜景喧喧”“蜡烛辉琼宴,觥筹乱绮园”等热闹景象,都是故作精神,强颜欢笑。实际上,酒席是无精打采的,宝钗、宝琴有在,李纨、凤姐生病,贾母见“少了四个人,觉冷清了好些”不觉为之“长叹”宝玉因明雯病重而离席,探春因近日家事而烦恼;所谓“管弦”也只有桂花陰里发出的一缕十分凄凉的笛声。在这“社也散了,诗也不做了”的情况下,黛玉“对景感怀”“倚栏垂泪”湘云前来相慰,深夜里硬拉她到水边联句,其寂寞情景,可想而知。中间的“寒塘渡鹤影 冷月葬花魂”

9.黛玉工词

接着探春、宝玉的词后,黛玉便写出这首“缠绵悲感”的《唐多令》黛玉从飘游无定的柳絮,联想到自己孤苦无依的身世,预感到薄命的结局,把一腔哀惋缠绵的思绪写到词中去。曾游百花洲的西施,居住燕子楼的关盼盼,都是薄命的女子,似乎是信手引来,实际是有意自喻。柳絮任东风摆布,正是象征黛玉在命运面前无能为力。李纨等人看了这首诗,都点头感叹:“太作悲了。”除了这类悲戚语外,这个可怜的少女还能说出什么更乐观的话呢?

唐多令写的是林黛玉眼中的柳絮。中国的北方,每到春天,常随风飘舞着很多柳絮。在诗词里面,柳絮是非常美的,“濛濛乱扑行人面”写得非常美,是“拂面沾衣”想象之中是非常美的。百花洲中有很多茂密的柳树,当暮春时节,柳絮纷飞的时候,“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燕子楼是一座美丽的著名的楼,相传有个美丽的女子名叫关盼盼的在里面住过。王国维也写过一首柳絮词,也用的是苏轼和章质夫的韵。王国维说它“开时不与人看”

10.林黛玉的应制诗:世外仙园匾额

值得注意的是,《红楼梦》中用典用事譬喻人物,偏好魏晋人物,也是作者旨趣所在,读者不可不察。林黛玉对于作诗,何其精通,并且收养于贾府,对贾府姊妹亲眷,有骨肉之情,眷眷爱慰、祥和之气,洋溢纸面。此诗为应制诗上品,不但合体例,合仪程,也符合林黛玉对贾府、元春的感情。

这一首诗正说的是元春受宠正浓,“五月榴花照宫闱”一派蒸蒸日上、兴旺发达的景象。“金谷”有人谓黛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黛玉

林黛玉,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女主角。金陵十二钗正册双首之一,西方灵河岸绛珠仙草转世身魂,荣府么女贾敏与巡盐御史林如海之独生女,贾母的外孙女,贾宝玉的姑表妹、恋人、知己,贾府通称林姑娘。5岁上学,6、7岁母亲早亡,10岁师从贾雨村启蒙。外祖母贾史氏疼爱幺女贾敏,爱屋及乌疼爱黛玉,10岁接到身边抚养教育,寝食起居,一如嫡孙贾宝玉。与11岁的贾宝玉同住同吃,吃穿用度都是贾母打点,自视地位在三春之上,实则只是隔一代近亲,因被王夫人的仆人最后一个送宫花而很不愉快。11岁时又死了父亲,从此常住贾府,养成了孤标傲世的性格。12岁时,贾元春省亲后,林黛玉入住潇湘馆,在大观园诗社里别号潇湘妃子,作诗直抒性灵。林黛玉与贾宝玉青梅竹马,脂砚斋说“二玉近中远”“实远之至”。绛珠还泪的神话赋予了林黛玉迷人的诗人气质,为宝黛爱情注入了带有奇幻元素的罗曼蒂克色彩,同时又定下了悲剧基调。林黛玉与薛宝钗在太虚幻境才女榜上并列第一,二人既存在人性上的德才之争,婚姻上的金木之争,又因同属正邪两赋的禀性而惺惺相惜。林黛玉最后于贾宝玉、薛宝钗大婚之夜泪尽而逝。

有轻微脑梗怎么办
抗心绞痛药的中药治疗
六安治疗白癫风医院
相关阅读
明代和田白白玉籽料龟游水乘古白玉老白玉明清白玉文房白玉器

明初和田芙蓉籽料蟾蜍游水乘古玉老玉明清玉百宝玉器 体积:长9.8厘米,宽...

2024-03-27
73年前紧接著包办婚礼:2人未成年,男方一脸无所谓,女方面无表情

就在昨天,一个片段刷影亦同,一位据传“大谷Spitzer”的帖子用户利用现代...

2024-01-08
衰退担忧令市场恐惧 投资者逃离几乎所有主要资产类型

即使如此一周投资者逃离几乎所有主要资产类别,仅美股和美债很难遭遇大影...

2023-12-09
专业通讯 全面升级——南卡Runner Comm骨导电通话耳机体验

【前言】 近两年前后玩游戏了数款颚骨神经遥控器,但让人诟病的通信品质...

2023-11-27
多达一个月股价跌多达50%,傲农生物:4月份起生猪销售头均毛利较一季度已明显改善

傲农生物5年初20日公告,现在,的公司各项主要业务产出经营均保持但会稳健...

2023-11-19
临江边境地区管理大队开展庆“五一”迎“五四” 足球友谊赛

通讯员(马宁、刘昌岳)为营造复活节氛围,不断提升广大公安部门体格素养...

2023-11-18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