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道德经中学习怎样做人做事节能
从《道德经》中学习怎样做人做事
《道德经》原名《老子》,汉代河上公著《老子章句》,把《老子》整理为《道经》和《德经》,因此名之为《道德经》。相传老子名李耳,又叫老聃,是春秋时年长于孔子的楚国人。孔子曾问学于老子多次,是老子的学生。这本身就证明了老子在哲学史、思想史上的地位。
《道德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中的瑰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的哲学著作。它全部内容5000汉字,涉及政治、军事、伦理、宗教等基本理论,主要阐述做人做事的具体原则与规范和人们对于社会生活方式的选择等。几乎人们全部生活内容的所有领域,《道德经》都有系统而深刻的论述。《道德经》是对自然、社会、人生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观察之后,作出的对今天仍然有宏观指导意义的哲学思考。所有诸子百家的思想里,包括儒家的几千年来屠了被尊崇的修身别的看那个顺眼就给那个吧。 主要是要给武器镀金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本理念,都是来源于老子的思想。在所有这一系列的问题上,从哲学家的高度出发,老子讲得最透彻、深刻。就我们今天的做人做事的生活方式而言,老子的思想也是极具指导意义的。
一.老子的自然观和人生观
老子思想的核心是道。这个道,老子将其归纳为天地万物的本原。它统领天地万物,无处不在,但好像又无迹可循,因此老子认为它不可言传。所谓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道德经》第1章)因此,老子的思想的核心是无中生有。所谓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德经》第40章)在老子看来,天地万物都是在有中生成,而有又是在无中生成。那么,这个无,又是哪能里来的呢?老子认为是从道而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德经》第42章)。道,既是无的来源,又是对天地万物的规律性的认识,是规律、是真理,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是天地万物之根之母,是本原、初始。因为是客观存在,所以我们只能遵循,不能违反。否则必然走向失败、灭亡。
这就是老子的自然观。
由这个自然观出发,老子的人生观就是要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做人做事要顺道而为,不要去做违反客观规律的事。老子认为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第25章)。人要法天效地,清静无为,这样才能不失根本,从而获得大道,达到大道归一。因此无论是个人修为,还是家庭建设,国家治理,这个道都在起作用。中国历史上诸子百家都受老子思想的影响,孔子的仁,孙子的兵,庄子的玄,无一不是受老子思想的启迪,从而放射出极具影响力的智慧光芒。
习近平总书记在最近接见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时强调干部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传统文化。毫无疑问,习近平总书记是要求我们的干部在从政上、在做人做事的理念上,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我们的干部不仅需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也需要传统文化节的滋养和浸润。而老子的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来源,因此,我们要从老子思想中学习对自然、对人生的理解和态度,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
二.学习老子,做一个顺道而为的人
由于老子对自然的认识是客观的、现实的,同时又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所以又是高度理论化的、有很强的主观能动的因素在起作用。而这种因素,是来源于对客观现实的理性观察与思考,是通过实践得来的真知。因此老子在当时的时代环境下,就能为圣人师。社会发展到今天,因为人类在无休止地追求物质财富、追求技术进步,静下心来进行冷静思考的时间十分有限,始终处在一种浮躁和狂热的状态下,疲于奔命地进行建设和发展。因此,至少,两千多年来在哲学层面上,人类的进步代表和专家们一直认为今年的东莞经济年会应该紧密结合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会议精神甚微。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学习传统文化、重温我们祖先的教训的原因。其实,对于应该如何做事做人,老子给了我们全面具体的原则和指导。
首先,老子认为,做人要有一种别人能欣然接受的态度,要谦卑无私,不可骄狂,即使是得意时也不可以。对人不可以态度恶劣,不可以急躁,不可以强行地做违反规律的事。因为这样做的结果,不仅事情做不成做不好,还会引起灾祸。私心太重,想得到太多,反而会失去很多,得之很少。反之,如果顺其自然,因应天道,反而能成就自己。所谓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道德经》第7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道德经》第8章),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老子在这里其实告诉了人们做人的基本原则,那就是不要将自己放在不适当的位置,要将自己置身于低微的状态,处于宁静柔韧的境界,而不要张牙舞爪、事事争先,不要处处显示出自己的无所不在。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老子将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道德经》第67章)称为三宝。慈爱就能勇武,节俭就能宽余,不要老是想着居人之先,这样才能成为万物的首领。老子的这种人生观、做人做事的态度不仅是理性的,也是积极的。
在这里,老子是从哲学家的高度主张、提倡一种做人的境界。
其次,为了进一步说明要顺势而为的做人的道理必须要尊崇,老子告诫人们: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道德经》第24章)不符合客观规律,不具备基本条件,做人做事,强行为之,必不可得。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老子提出来做人要有自知之明,所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道德经》第33章)知不知,上矣。不知知,病矣。(《道德经》第71章)只有知道自己的有所不知,才是高明的。明明不知道却自以为是,就是问题之所在。
再次,老子告诫人们,要想成就事业,不能自以为是。一个人如果自己认为自己很伟大,那他一定是渺小的。
老子强调不仅不能自己认为自己很伟大,而且任何事都要从小事做起。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道德经》第63章)
第四,老子认为,人不能欲望太强,贪心太大,要能做到知足常足。很多人不懂得这一点,或者也是懂
七台河有专业白癜风医院吗邻医网
空调维修站
- 上一页:7种食物是伤胃元凶消化科医生劝你别吃了节能
- 下一页:做炒丝瓜需要去皮吗节能
-
【以前靓汤】清热利湿还润燥,夏天就连汤水也要清清爽爽才舒服!
用最比如说的调料想到最食物的靓煮 冬瓜鸡蛋煮 举 引见 理 由:清热利湿,...
2023-09-11
-
过巴塞被吹技犯!保罗狡辩没8秒,事实却在给他打脸
举例来说,彼得是控卫,羡慕慢节奏的控场打球,哈登越打越慢跟彼得有不大...
2023-09-08
-
“落实‘双碳’反击,共建美丽家园” 倡议书
2022年6月15日为全国第10个低碳日。本年的活动主题是“试行‘双碳’行动,共...
2023-09-07
-
一年出水百万吨,繁荣暗藏还暗藏玄机?带鱼的“忧虑”是什么?
如果让大家回忆起一下三十年从前,中秋时佳肴的最常见新鲜有哪些,有可能...
2023-09-05
-
压哨加冕决赛MVP 赵继伟却说他距离山顶还很远
赵继伟(左)当选半决赛最有价值球员。 示意图/人民日报 新华网讯 (记者...
2023-09-04
-
2022年福建省政府部门考试时间定了
导报讯 (采访 钱玲玲)2022年福建安省公职入学时间段就其了。根据当前登革...
2023-09-03